娃不肯关屏幕,咋办?
小土叨叨:这几个月在家,不少孩子的屏幕时间都大大增加了,前阵子我们推送过一篇讲保护视力的文章(链接: 娃在家上网课,眼睛大呼遭不住——专家告诉你啷个办)。今天这篇从源头上讲一讲,如果孩子不肯关屏幕,我们能怎么做?
最近娃在家,可能经常会看完动画看网课,看完网课看电视,还有朋友提到,老人总拿手机哄孩子,防不胜防。
这个智能设备普及的时代,完全禁绝电子产品是不现实的,但电子屏幕时间过多,不单可能影响孩子的视力,也会让孩子对其它事情失去兴趣,影响到语言、社交和认知的发展。
“孩子在电视机前待的时间越长,留给其他能够造就一个有趣而难忘童年期的活动的时间就越少。尽管收看屏幕节目能够收获一些教益,但孩子的日常活动应该保持健康、均衡。独立的游戏能够激发创造力,同其他孩童一块玩耍则能够培育社交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至关重要。这些都是孩子在生活中应该平衡各类活动的原因。”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重视,但具体如何做呢?
第一, 盘点屏幕时间,了解现状
0-2岁孩子不建议使用电子产品,而即便是2岁以上,每天的电子屏幕时间也不要超过2小时,每次连续用眼20分钟之后,建议休息一下。
“研究表明,睡觉前看电视可能与在睡觉之前看电视的孩子的睡眠时间不规律问题有关,并且由于延迟了入睡的时间,可能缩短了孩子的睡眠时间。此外,研究还表明,屏幕的辐射干扰了褪黑激素——一种由人体分泌的、让人类放松下来进而入眠的化学物质——的分泌。因此,晚上入睡之前不要让孩子对着屏幕,这是很重要的。不良的睡眠习惯对情绪、行为和学习能力都有负面的影响。不妨将看电视、打电子游戏或者电脑游戏等刺激性的活动限制在白天,而晚上睡觉之前1个小时应该设置为禁止看电视或者其他屏幕的“电子宵禁”时段。”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比如,毛毛妈妈盘点后发现,毛毛每天大致的屏幕时间是:
动画片 1.5 小时 ,英语启蒙 0.5小时,其它0.5小时,总时间2.5小时
总的屏幕时间超过了2小时,而且大部分的比例是耗费在动画片上的。初步盘点完,我们的改善方向也就清晰一些了。
第二, 做好初步规划
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屏幕时间,按照优先级来排序,做一些取舍,规划一下,大致分几类,然后分而治之。
A类:确实需要借助屏幕的内容,比如英语启蒙等。
B类:可以作为娱乐的屏幕时间,比如科普片、一些高质量的动画片等。
C类:要尽量避免的,比如吃饭的时候看动画片,临睡前看动画片。
各种屏幕时间可以交错开, 减少集中用眼压力,扣除学习时间后,剩下的时间可以相对自由安排,控制住总时长。
总之,我们通过盘点现状,就有了了解改善的方向和目标。
第三, 深挖原因
如果在盘点过程中,你发现屏幕时间大大超过了预计,这时候,我们需要反思一下原因。
是因为家人总拿手机哄孩子,让孩子过早接触了电子产品?
是因为给孩子看的内容吸引力过大,以至于孩子产生了依赖?
是因为我们在电子产品的态度和规则上总是摇摆,让孩子觉得总有还价的余地?
是因为没有给孩子有质量的活动,以至于孩子觉得只有电子产品能给他带来快乐?
还是因为我们没时间陪娃,所以总依赖于孩子在看电子产品时,能够解脱片刻?
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只有找到了具体的原因,我们才可能更有效的找到解决方案。
第四, 执行计划
上面提到的原因分析,不难看出,要想改变孩子依赖电子屏幕的情况,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虽然设想得很好,但到了执行层面,遇到孩子不配合怎么办?
首先,这非常正常,孩子习惯了一天看3小时,现在忽然要“剥夺”1个小时,即便协商的时候答应了,真要关掉屏幕的那一刻,还是会难免哭闹。
这就考验我们的执行智慧了,下面具体说说。
抛砖引玉说几个可能让事情顺利一些的方法:
1、提前协商
开始看之前就说好什么时候会关,比完全没商量,要来得容易一些。特别是跟孩子,人家看得正起劲,说关马上要关,那真是百爪挠心,不闹才怪,但如果提前说好,心里有准备,接受起来就没有那么难。
2、反复提醒
孩子本身的自控力尚在发展中,要求他非常自觉的到时间主动关,是有难度的,我们扪心自问,自己能每回都做到吗?
很多人其实确实做不到的,给孩子立规矩的过程,需要我们耐心的反复提醒,而不是寄希望于孩子瞬间就成长。
3、建立起时间观念
孩子对时间不太有概念,你跟他说半小时,他可能完全没概念,汪汪队那么精彩,明明感觉才看了几分钟,怎么可能已经几小时了嘛,不!许!关!
这就需要我们给孩子一些更具体直观,他们能理解的时间概念,比如某集结束,时间沙漏漏完,闹钟响起等等。
4、转移注意力
有很多孩子之所以沉迷于电子屏幕,是因为生活里适合的活动安排太少,尤其是有些老人家带娃的时候,不知道带孩子玩啥,最后只能跟孩子一起刷抖音。
“我们去楼下玩滑滑梯吧”“我们一起搭乐高吧”“来吃点心咯”,用另一个吸引人的安排,转移孩子对屏幕的痴迷,孩子不会觉得落差巨大,更容易接受。
5、内驱力
我们管孩子,最终是希望他能够有内在的动力,实现自律。
在这一点上,让孩子意识到,过多的电子屏幕时间对生活的负面影响,意识到,克制冲动获得的长久幸福和放任短暂刺激的快乐是不同,是很重要的,只有意识到这些,才能帮助孩子逐渐的由他律转为自律。
这里要特别提醒一下,很多人习惯于将看电子屏幕,用于奖励或者惩罚,其实这样只会让屏幕变得更有吸引力,孩子也会丧失难能可贵的内驱力。
其实屏幕时间的控制,是育儿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对于其它事情的“立规矩”,其实原理是相通的。
第一,规矩是必要的。
可能有人会觉得,“立规矩”就是反天性。其实孩子生活在家庭中,去上学,多多少少都会受到社会规则的制约,不存在绝对的无限度的自由。父母不教孩子规矩,孩子早晚会受到生活给他的教训。
更何况规矩带来界限,界限带来安全感。
《孩子, 挑战》
第二,规矩不宜太多。
规矩宜精不宜多。规矩太多,我们大人自己都维持不过来,更别说让孩子执行了,这反倒违背了立规矩的初衷。
让一个三岁小孩遵守家规100条,肯定是不现实的。我们不能期待孩子像成年人一样,中规中矩。随着孩子成长阶段的不同,立规矩的重点也不同。
第三,注重协商,少用权威压制。
和谐的亲子关系值得从小就开始经营。总是靠权威压制的规矩,就像是让孩子无条件遵守不平等条约,这不公平,也是是不长久的。反抗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孩子,挑战》
第四,坚定地执行,有耐心地执行。
坚定不等于强硬。我很喜欢这个表述:“强硬,是我们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我们命令他们怎么做。坚定,则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什么是我们大人“应该做的事情”呢?
我们自己能不能在吃饭的时候不看手机,享受美食呢?
我们自己能不能说几点钟要睡觉,就按时熄灯呢?
我们自己是否能在想减肥的时候,拒绝奶茶烤串呢?
言传不如身教,如果我们自己做到了,我们也同样不会在规则问题上反复摇摆:自己累的时候,娃看多久动画都不管,感觉要抓学习了,又一点都不许看。
如果我们总是摇摆,孩子就总是试探,然后每一次到双方极限时,就剑拔弩张。
最后引用发展心理学家布雷泽尔顿教授的著作《给孩子立规矩》中的一段话:“管教是教育,不是惩罚,它们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而是需要重复与耐心。父母管教的长期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这样孩子最终会为自己建立起规则,这个过程会持续好多年。”
共勉
我是《婴幼儿睡眠全书》《妈妈有力量》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本硕,巨蟹座理工女,爱思考擅总结。
可能你也是无意中关注到这个号,不管经历着什么,请相信生活会变好,人生种种只是经历,终会拨云见日。在大大的世界,小小地努力,我们一起做更有力量的父母。